天问
天问,趋势营销专家,订阅制营销专家。悠托邦私域操盘手。M公司史上第一位退出的CD+高阶领导人。
文章数量:152
点击人次:1788869
- ·2017年06月
- ·2016年12月
- ·2016年11月
- ·2016年03月
- ·2016年01月
- ·2015年11月
- ·2015年08月
- ·2015年07月
- ·2015年05月
- ·2015年04月
- ·2015年03月
- ·2015年02月
- ·2015年01月
- ·2014年12月
- ·2014年10月
- ·2014年09月
- ·2014年08月
- ·2014年06月
- ·2014年05月
- ·2014年04月
- ·2014年03月
- ·2014年02月
- ·2014年01月
- ·2013年12月
- ·2013年11月
- ·2013年10月
- ·2013年09月
- ·2013年08月
- ·2013年07月
- ·2013年06月
- ·2013年05月
- ·2013年04月
- ·2013年02月
- ·2012年12月
- ·2012年11月
- ·2012年10月
- ·2012年09月
- ·2012年08月
- ·2012年05月
- ·2012年04月
- ·2012年03月
- ·2012年02月
- ·2012年01月
- ·2011年11月
- ·2011年09月
- ·2011年08月
- ·2011年04月
- ·2010年12月
- ·2010年10月
- ·2010年09月
- ·2010年08月
- ·2010年07月
- ·2010年06月
- ·2010年05月
- ·2010年04月
- ·基本逻辑分不清的人,脑子该用自来水冲冲了!
- ·曾记得初接触直销时听opp,台上的老师说直销是普通人创业的良机,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就可以开始创业,后来又学习到'消费致富',如是,身为普通人的我钻进了直销行业,如痴如醉。因着对直销的痴,虽进来又出去,但总算没有离开。到现在,突然有些失望,只因为一句'直销是普通人创业的良机'才对直销有了兴趣,所以就在*公司花了485元办了个卡。现在发现办个加入两万三万已是常见,五万十万亦不足为奇。 如是我感到困惑了,都几十万的砸了,这不变成了投资了么?莫非才过了几年国人就都小康了,五万十万都是零花钱了?不解。后来研究一看,都双轨了。原来是靠对碰赚大钱,消费都忽略了。难怪小单都不要了,说是格局要大就要定位高。进来一碰就来钱,着时快! 我不知道直销发展到了什么阶段,亦可能是我悟性不够理解不了这种直销的做法,但有一点很清楚直销不是暴富,是通过建立庞大的消费群体,从而获得不在职收入。所以,看到很多都是大单导向我很困惑。 昨天听到郴州一朋友又换公司了,并没有太多惊讶,见怪不怪了。他们一帮人2010年到哈药,去年转到厦门一公司,现在又换平台。这几年很多本土企业开始发展了,选择也多了,似乎直销的春天真的来了。。。曾拒绝很多朋友的邀请回归市场,老实说我喜欢这个行业,但正是因为喜欢才苛刻。可似乎现在本土很多公司 和团队的这种运营状况总是不尽人意,太多了浮躁,总也找不到当年那种直销的感觉。记得刚接触直销那时的我们都在推崇管道的故事这本书,都在讲直销是修管道的事业,都在讲财务自由,发现现在很少直销人在讲管道的故事,再谈这些理念了,这很不正常,我们似乎应该回到最初再来看 ‘管道的故事’,回归真实的行业本质。--
- ·说:中国直销的出路在哪里? 2016-05-27 01:40:14 直销是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会利国利民,用不好会坑国害民。直销一直倡导的有两个理念,1:给消费者物美价廉产品;2:给平凡人一个创业机会。纵观现在的直销,大部分是打着这两个旗号,宣传一夜暴富的理念,在坑人,没有几家真正做到直销本来的理念。现在的无数事实证明,并不是拿到直销牌照就万事大吉了。山东某康公司拿牌照一年了,他们的制度一开始,我们就看不上。果不其然,现在又要改制度,改来改去还是用一夜暴富的事业机会去忽悠人的。他们的最高的领导人,我们都是朋友,作为这家公司最高的领导人这一年收入只有十几万,那么整个公司的营业额可想而知。广东珠海某元也是拿直销牌照的,一年的营业额只有几千万。而现在的电子商务公司,马云的天猫,刘强东的京东,动辄就是一天几百亿,这是为什么?我们认为,现在传统的直销制度整合的都是直销人群,制度都是高门槛、高价位。试问,哪个消费者会去超市一次性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洗发水?我们问问自己会不会?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,什么人群会做这种模式?只有那些专业搞传销的,老百姓敬而远之,最后形成了,一帮帮的传销头子,忽悠了这家公司和消费者,然后组团忽悠下一家公司,最后留下公司给他们收拾烂摊子。但是直销公司老板并不一定懂直销中的这些深层次的东西,然后还是听信一些所谓的直销网头的建议,最后,网头走了,直销公司老板给他们收拾残局。所以,现在的直销已经进入一个怪圈,都是在炒作事业机会,没有几个真正的回归产品。如果直销公司还是按照过时的思路去走,很难跳出玩传销的范畴,还是过几天觉得不行了就换制度,在现在的产品流通领域始终是一个长不大的侏儒! 我们认为,未来最先进的模式应该是顺势而为。看看现在的世界大趋势在往哪方面发展?真正的一家好公司应该懂得“得民心者的天下”的道理,民心在哪里,在消费者和经销商手里。那么您看看我们设计的这套制度,是否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,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是最大的人口基数,直销是什么?是做的人的生意,精髓是复制,那么过去的直销模式恰恰不能让中国大多数人认可,那么我们的万能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横空出世的一颗新星,巧妙的解决了以上所有的问题,如果加上一个实力强大的实体公司的配合,将会无往而不利,必将横扫整个流通领域。 现在很多直销公司老板对直销并没有真正了解。直销公司老板衡量一个直销的奖金制度好坏,往往都是看是否能前几个月上大业绩,然后设计制度的人为了迎合老板,都是以高门槛、高价位为主。忽悠人投资大单,对于如何能增加重复消费、自然消费做的不够。造成了两种结局,一是起盘几个月之后新鲜感过去之后,所谓的先机过去之后,直销圈的人感觉先机过去了,不会有直销圈的人再进入,同时因为高门槛高价位,老百姓也不愿意消费,造成几个月之后直销公司的业绩停滞。然后直销公司老板一着急,就改制度,换团队,现在的新兴直销公司很多都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。 其实我们认为,一个真正优秀的直销制度,不但要有几个月能迅速上业绩的成分,同时也要有物美价廉,多样化的成分,真正的吸引多种人群。一个制度真正的精髓并不完全在于是否短期产生大量业绩,我们认为,几个月之后能保持持续的进入新人,进入老百姓,并且让大家在里面重复消费物美价廉的产品,形成一个稳健的长久的消费管道,才是更加重要的。 以上是开源一点不成熟的见解,欢迎各路英雄豪杰前来探讨!
- 【转载】 连岳:为什么不要保护民族品牌!
-
见佛杀佛
国家、民族之类的大词,在我看来,没多少意义,一切行为,都将归结于个人。这些大词现在仍很强势,不妨假设它们有意义,来说一点事。
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,它由理性、聪明、善于维护利益的个体构成,自然就强大;反之,放弃自己利益的笨蛋,他们数以亿计,凑在一起,并不会更聪明,只会更笨。
我觉得,中国人还是慢慢变聪明了。有个现成的例子是,去年一度反日情绪高涨,各种抵制日货的“蠢货联盟”甚至动用了暴力,结果几个月后,质量优良的日货照样好卖,大家乐于当“汉奸”。这在我的预料之中,如果中国人真的长期抵制日货,那这个国家就不是久留之地,也不敢号称改革了三十年。一个人在进行交易的时候,能够不为某个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,将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,那么,这个人就没有失去理智,也没有浪费财富,这样的人多了,群体自然更强大,更富裕。
所谓的抵制洋品牌、保护民族品牌,一直和民族主义、爱国主义和各类集体主义思潮联系在一起,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某个完全凌驾于个人之上的集体利益,这是反市场经济逻辑的,市场经济建立在个人自愿的交换之上,个人利益不放在第一位,就没有市场经济。你出门购物,列出的清单是“我想买什么,我需要什么”,如果变成“国家(民族)想买什么,国家(民族)需要什么”,那你就会一片空白。
保护民族品牌,就是想以反市场的逻辑建成一个强大的市场品牌,这和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,你怎么用劲,都飞不起来。
自从中国成了大市场,很流行说一句话:中国要打市场牌——它的意思不是中国必须按市场规律行事,而是指可以以市场要挟他人,听我的,放你进来做生意,我看不顺眼你,就想办法把你整死整臭,让你赚不到钱。
别人确实赚不到钱,甚至出现谷歌这样主动退出中国的公司。市场合则双赢,斗则双输,整别人就是整自己。谷歌整走了,不妨碍人家创新、股价创新高,全世界都喜欢的产品,你中国不喜欢又有什么关系呢?反而是中国的消费者从此更难享受谷歌的各类优秀产品。用市场要挟别人,就像愚蠢的村妇以为打自己的孩子,邻居会难过。邻居当然不会难过,除非孩子是他的。
更有意思的例子是,几年前,有决策者一看,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稀土供给者,宝贵的资源啊,怎么能卖这么便宜,于是下令限制出口。笨蛋们一片欢腾,稀土类上市公司股份飙升,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更是看到了日本的末日:没有稀土,你们的电子产品怎么生产?
时间总决不会站在笨蛋这边。几年过去,日本的电子产品照样生产,前段时间还发现了足够日本使用230年的稀土矿藏。除了日本,俄罗斯也有类似的发现。反而是中国的稀土业,在“政府保护”、“限制出口”等等政策下,轰然倒地,产业一片哀鸣。
就算只有中国有稀土,你不卖给,别人也会找到替代品。宇宙无边无限,资源是无限的,只不过人们现在只用获取成本最低的那种资源罢了。
同样的道理,想保护“民族品牌”,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保护它,一视同仁,让市场说了算,这样中国的人才、资本和资源,自然会高效使用,创立出能在竞争中胜出的品牌。
几年来,从谷歌开始,官媒每年都搞火力齐开搞一个国际品牌,去年麦当劳,今年是苹果,各种鸡蛋挑骨头的诛心法,让人叹为观止。有人说,这么做的底牌就是为了保护“民族品牌”。我希望官媒(和后面的决策者)改变思路,明年别继续干这种蠢事。我看了那些批评,觉得这些企业真是不错,官媒挑来挑去,放大镜显微镜阴谋论全来,都只有那些勉强得很的“毛病”,于是我每年都把当成反向指标,批谷歌,就多用谷歌的服务,速度慢点没关系;批麦当劳,让我找到了吃放心食品的地方;今年批苹果,正要买一部手机的我,当然就去买了一部苹果手机,顺便再买台苹果平板。
一个人,很容易为世界的美好做一点贡献,那就是不抵制任何好商品,不保护任何虚弱的“民族品牌”,你每一次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,这世界的理智就多一点,满足就多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