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创】 为何写作《郑李锦芬职场日志》

我的日志

    我对一段往事一直耿耿于怀。约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吧,不,应该是过去了N年。涉世之初,不是单纯,而是简单。被一个公车上搭讪的人跟进,稀里糊涂地跑去听课,一场不拉下地听了近一年,居然只买了这哥们的一支牙膏。
    那时,很年轻,有着宏伟梦想,却屡屡遭遇挫败。俗语说得好,晚上想起千条路,白天依旧卖豆腐。回想那一年,工作变幻,爱情凋零,唯一能坚持下来的,就是傻傻地坐在人群里面,眼睁睁地看着台上的人嘴唇翻动,讲述梦想、坚持、相信、收获等等。尽管听得云里雾里,还是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关注。
    别人将安利当成了最佳的事业拓展平台,而我将安利当成了疗伤的最佳场地,仿佛栖身于这个蜗牛壳,能够获得超脱俗世的宁静一样。下班后,整日和这一帮子安利人腻在一起,见的人很多,听的故事不少,但遗憾的是,既没做好一个忠实的消费者,也没有学会规划好自己的职场未来。
    终于有一天,疗伤过后的我,眼见爱情如雨打风吹去,于是灰溜溜地拖着箱子回到重庆,继续我的记者生涯。接下来的这一年,比之前的那一年更难。人最害怕的是熟悉的环境被打破,而比这更难的是,当你确定生活已经变得很无序,之后还要重新回到原点,在每一个挥汗如雨的码字时刻,你都要大笑几声,感叹“其乐无穷”,其实,这都是给自己壮胆的。
    我要纠正两个观点,尽管这些观点,多年以来,如爬山虎的藤蔓一样,枝枝蔓蔓,占据着我身边绝大多数死党和亲朋好友的心房,成为他们判断本人行为模式的主要论据,但我还是要说,其实,吴垠同学的内心本质和他们想象的压根不一样,吴垠同学的“横空出世”根本就是被外界环境所逼迫出来的结果。

   观点之一:“吴垠同学是因为勤奋,而获得了**报社的年度优秀员工,她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,因为多人看到她在办公室里加班,通宵不寐,甚至睡在办公室。”事实上,事情的真相是,我根本无家可归。因为年少轻狂的偏执,和家人吵翻后,寄居在姑姑家里,害怕姑姑担心,只得扯了一个善意的谎言,给她说参加一个电脑培训班,为期三个月,而我培训I的地方,叫做《**报》,距离她家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路程。
    上班上了不到两个月,带我进单位来的老记者因为有了新的平台而离职,我就像做直销的人丢了推荐人,没有了帮助,也借不了力,在事业的道路上横冲直闯,根本没有方向。入职的第二个月,一篇文章都没有做出来,工作量严重不足。
    等到第三个月,临近月底的时候,我那文质彬彬、理性务实的部门领导对我说,估计马上转正是不行了,还要再观察一个月,看写稿情况,以定后效。我很佩服我当时的决断,这种决断放在现在的我身上,已经少了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。
    就在那年的2月28日,进入“观察期”的我心一横,对姑姑微微笑,挥挥手,说三个月的“电脑培训”结束了,我先回去家里了。
    这么多年以后,每当想起那天晚上,我依旧还有要流泪的冲动。华灯初上,雾气袅袅,而我一个人,抱着一大堆书,拖着两个行李箱,跌跌撞撞地走着。孤独的,身无分文的我,先要把行李搞到办公室里面去暂存。看过电影《好奇害死猫》的观众都知道,山城美丽无比,尤以爬坡上坎的梯形道路著称。但是,那些梯型的坡坡坎坎,你在电影里面看到的是景致,而只有当你真实地走在这片道路之上时,你才知道什么是人生。
    和电影的情节完全迥异的是,刘嘉玲的风情万种,她的背影在一阶一阶的台阶上显得特别曼妙可人,而同为女性的我,就在那个晚上,职场与生活皆为惨淡的我,却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,而是有着一种无可言说的狼狈和窘迫。
    我把视线范围内的石阶,约计分为近20段,每段以十步台阶为标准,深呼一口气,先扛一个箱子下一段路,放下这个箱子,然后返回来爬坡,再把另外一个箱子搬下去。就在这深呼吸,重喘气的当口,身边走来一群棒棒(重庆特色,搬运力工的方言),无比殷勤地对我说:“小妹,这么多东西,你搬得起啊?十块钱,帮你搬下去撒。”“也,这妹儿还得行也。”如负千钧,气喘吁吁,连搭话的力气都没有了,我一个人,上坡下坡,倒腾箱子,在一片哄笑声中,居然把两个箱子都搬到了目的地。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,我寄居在办公室,给世人留下了努力加班的印象,有了“劳模”的“错觉,”。

   观点之二:吴垠同学处事为人相当之“矿”,脑壳是晕的,什么都没想,矿西西,完全没心没肺地活着。重庆话管这叫“矿”,似乎与广东话“大头虾”有一点神似。事实上,不是我“矿”,而是世事都是自然地发生,那样的出人意料,匪夷所思,令我不知所措。经历了前文提及的梯坎大搬运之后,我在办公室里面挤了大概一个星期,白天上班,晚上把凳子拼在一起,凳子虽然很硬,但依旧可以入睡。接下来的这个月中,找房子,租房子,月底又通过了试用期,最后签下了工作协议。记得签合同那天,居然是4月1日,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,只要努力,愚人节也可以过得如同儿童节一样欢乐。拿着合同上到集团行政总部的18楼,盖完大红的单位印章,用工合同终于尘埃落定,暂时站住了脚跟。忽然间,我觉得相当之委屈,在那几个月中一直被压抑着的卑微、不安、沮丧与愤懑,汹涌袭来,于是下到17楼,具体哪个部门忘记了,在女厕所里面,我放声痛哭。连续哭了近半个小时,把旁边的女同志惊醒了,我捏着纸巾,擦着肿胀的眼睛出来,看见她诧异的眼神,慌忙摇着手中的合同佯装解释,“这篇文章写得真感人……” 还好,没有冲到11楼,在办公室旁边的女厕所里又哭又嚎,被同事看见,“矿”名就更为远扬了。与前文提及的孤身搬行李箱的豪迈行为相较,女厕所的嚎哭举动一直被我刻意隐去,几乎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。但在我心底,永远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就在那命运不定的三个月内,我每天在办公室里面加班到深夜,站在窗台向外远眺,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,汽笛声声,浪奔不息,想要奋斗,绝不甘心,与天斗,与地斗,与人斗,改变命运的豪情油然而生。在工作的过程中,克服困难,获得的快乐和充实感,至今让我甚为怀念。而我的自信心,也正是在那几个月之中,默然提升,甚至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。这些自信心,支撑我一路前行。别人的冷眼,讥讪的话语,每每遇见挫折,我都用一种最强大的自信心,排山倒海地去抗击。好比眼睫毛翻向眼睛内部,扎得眼仁疼痛无比,但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,想办法把眼睫毛理顺就成,实在控制不了,就把眼睫毛拔掉,任何事物,都无法阻挡眼睛往外看的强劲动力。又过了很多年,我在职场中生长,像一棵狗尾巴草一样,卑微、倔强,但永不服输。由于职业的关系,我采访了很多的直销人,也用文字记录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点点滴滴。去听他们的演讲,特别是安利人的演讲,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,无论我走过哪个城市,每每听见他们的职场分享,我都会想起那些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的难眠的深夜。同样,由于职业的关系,我走过很多城市,采访了更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,梳理他们职场成长的脉络时,我的脑海中依然会浮现两江丽景的那扇临窗的窗户,那扑面而来的江风,那被风掠过,呼啦啦作响的窗帘。百变的城市,不变的安利。眼见那么多人,狂热地迷恋这个叫安利的公司,以及推崇一个叫做郑李锦芬的职业经理人,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觉得我应该记录点什么,写点什么文字。于是,在一个又一个闲暇的午后,我泡上一杯咖啡,开始写字。每每检索到郑李锦芬女士的素材,我的心中都有一份亲切与一份感动,郑李锦芬女士由一位小秘书,成长为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,她的职场画像不是单薄的,而是立体的,多维的,励志却又感性的。没有剑拔弩张的杀伤力,更多的是百炼成钢的坚忍。窃以为,踩着成功者的脚印,目光深邃,坚定行进,才会行进得更为踏实。于是,在整理郑李锦芬女士的职场素材之后,有了这本《郑李锦芬职场日志》。希望她的职场履历,可以成为上至跨国公司高管,下至普通如你我的平凡人,想要在职场上有所斩获的行动指南。感谢林军,在和你的沟通之后,我树立了写作《中国直销史》的一个长线计划;感谢我的姑姑,和你相依为命的那几个月中,你对我的关怀令我终生难忘;感谢我的先生,你总是不厌其烦地,像打蚊帐里面的蚊子一样,揪出我文稿中的错别字。感谢王留全,你虽然不催我的稿子,但总是令我每天都处于为之奋斗的紧迫感之中;感谢岑峰,你严谨的态度和模块化的写作技巧,给了我很多启迪;感谢华夏,你用心地帮我换脑筋,给我寻找触类旁通的事例;感谢我的表弟,当这本书稿还只是雏形时,你就已经是第一个热心负责的读者了;最后,要深深地感谢,那些和我同时战斗,现在还一直战斗在直销行业报道第一线的老同事们,与你们不间断的交流中,我坚定了研究和观察直销行业的信心。

吴垠

2010年7月书于善知居

«上一篇:郑太,另一角色的征程   下一篇:深更半夜写段英文»

评论(5) 点击次数(11986)
评论(共5条评论)
  • 匿名网友 说:吴老师血泪史

    2011-05-05 12:58:21

    吴老师血泪史
  • 匿名网友 说:期待新作。

    2011-05-05 21:02:44

    期待新作。
  • 匿名网友 说:有点不一样的感受。

    2011-05-16 19:38:38

    有点不一样的感受。
  • 匿名网友 说:买本书来看看先。

    2011-05-26 03:21:17

    买本书来看看先。
  • 大漠古月 说:无垠老师最后一段犹如获奖感言

    2012-01-12 09:29:07

    文字如涓涓溪流,缓缓流淌,将那段拼搏史如邻家女孩般娓娓道来,才女的性情比较坚韧。
用户名: 密码: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,请先登录。